(中纪央媒网编委会周立辉报道)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不能简单依靠资金投入,而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真正了解农村、农民的需求,将真正管用的政策制定出来,拔“穷根”,开“富花”,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扎实的作风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作风建设沉下去,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起来。
(一)以清廉作风护航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涉及大量资金、项目和资源,如若作风不廉,腐败滋生,农民利益必然受到损害。村腐防微,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实行权力清单化,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明确集体资产处置、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流程。决策程序标准化,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重大事项决策透明。严格财务监管,重点监控大额资金使用。强化监督制约、深化教育引导、完善公开机制,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常态化治理体系。让村务“晾晒”在“阳光”下,让“微腐败”无处遁形,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坚决守住农民“钱袋子”。
(二)以创新作风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而是要通过创新思维,激发农村自身活力。部分脱贫地区依赖政策输血,缺乏自我发展意识。福建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下党乡曾是“五无”特困乡,但当地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茶产业,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让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成为真正的主角。
在培育农民创业创新方面,一些地方颇有建树。江苏宿迁推行“淘宝村”模式,农民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年销售额超百亿元;浙江乌镇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机遇,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产业升级。他们都是通过数字赋能,让农民主动拥抱时代浪潮,让乡村“智慧”起来,让乡村振兴在互联网时代插上数字翅膀。创新不是空谈,而是要结合实际,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让创新精神落地生根。
务实作风确保政策落地,清廉作风保障公平正义,创新作风激活发展动能。古语云:“政者,正也。”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和项目,更需要一支作风过硬、心系农民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治理效能和内生动力。只有干部作风沉下去,乡村振兴才能实起来、强起来。唯有如此,乡村振兴才能真正从蓝图变为现实,让广袤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