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专业毕业生遭“抢”,行业转型加速打破偏见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3594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刚刚过去的6月,浙江的陆同学在朋友圈分享了穿着学士服的照片、毕业证、学位证和众多荣誉证书,表达了对成长的感激。她是浙江省首开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首届毕业生。本届学生中,约三分之一投身康养领域,三分之一进入托育行业,还有人成为家政培训师或加入家庭健康管理创业公司,实现“毕业即就业”,早早被用人单位争抢一空。

长期以来,家政行业常被视为“门槛低”“伺候人”的领域,从业人员多为四五十岁的阿姨,服务集中在保洁、保姆等基础环节。这种陈旧观念下,高校设立家政专业常被质疑“大材小用”,甚至被戏称为“保姆专业”。家政学本质上是社会学的分支,随着社会进步和行业细分,现代家政已发展为融合专业技能与人文关怀的“幸福产业”,吸引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加入,毕业生去向多元,社会价值日益提升。

家政服务业面临巨大人才缺口。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发布会上透露,初步估算行业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具备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短缺尤为突出。这种“用工荒”实质是“素质荒”——当80后、90后家庭成为消费主力,需求已从“洗衣做饭”升级为“科学育儿”“老年照护”“家庭健康管理”等复合场景。

如今,市场对高素质家政人才的需求已成“刚需”,企业用“抢人”行动给出答案。这释放了就业市场积极信号,更标志着行业从传统劳务型向现代服务型加速转型。打破刻板印象、拥抱专业化已成为共识。当然,仍有部分人对高学历人才进入家政行业持争议看法,这源于职业偏见与行业升级不同步。职业选择核心在于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匹配,而非学历与职业的机械对应。家政专业化程度越高,越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才能让“家政”成为受人尊重的选择。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各省份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家政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如今,本科不再是学历上限。2021年,河北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个独立设置家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校,江苏、吉林等地高校也跟进探索硕士点建设,体现了政策层面对行业发展的长远视野和信心。

家政人才供需矛盾倒逼教育体系与行业深度融合。在多地职校和专业,“理论学习+实操训练”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渐成“标配”,确保毕业生具备“上岗即上手”的实践能力。这种产教融合正重塑行业生态,不断提升各方期待。家政专业毕业生的“抢手”,是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迫切呼唤,也是社会职业观念进步的缩影。这个充满广阔空间与无限可能的行业,期待更多高素质人才注入新活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青海海东启动媒体行活动 多角度展示河湟文化魅力 沂蒙山茶产业调研:绿叶变“金叶”的绿色之路
54部中国学研究经典亮相上海 涵盖16国学者成果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秋日润燥首选百合 滋阴安神缓解秋燥不适
华侨华人助推农业科技合作 中外融合共筑粮食安全 粤港澳发布新一批“湾区标准” 累计已达262项 《余生有涯》定档10月16日 聚焦夫妻携手共渡人生风暴 宁夏乡村学校“燃梦行动” 五年阅读改变移民子女成长轨迹 北京空中丝绸之路联通94条航线 辐射7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点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广西糖业瞄准810亿元产值 打造国际先进制糖基地 业主私挖300平米地下室,整楼32户房屋开裂被捕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国家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山西省海外联谊会国情研修班开班 港澳海外理事开启山西交流周 宁化油茶产业绿了荒山富了民 水土治理与特色农业双赢 枣庄辣子鸡的产业化之路:从家常菜到百亿集群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简述中国 牍懂丝路”展览走进山东大学,推动简牍文化传承创新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河南“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国乒男女队双双挺进亚锦赛四强,半决赛将战日韩 舞剧《天工开物》启动海外巡演,首站登陆悉尼歌剧院 全国首部大湾区轨道交通条例出台,2026年起实施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湖北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带动就业与人口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