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关中平原的陕西咸阳正上演"点砂成金"的产业奇迹——石英砂经过完整产业链加工,每8秒便有一台液晶电视下线,通过中欧班列销往波兰、德国等三十余国。
咸阳曾是中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生产基地,电子显示产业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市在核心基础材料领域持续突破,特别是基板玻璃技术,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在咸阳G8.5+基板玻璃生产线洁净车间内,玻璃液经精密工艺形成0.4毫米薄片,技术人员正专注监测实时数据。
基板玻璃作为显示面板的核心材料,被誉为玻璃制造"金字塔"顶端。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玻璃研究院副院长徐莉华指出,其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随着新建生产线投产,彩虹股份咸阳基地产能提升显著——高世代基板玻璃年产能超580万片,可满足中国市场10%以上需求。"生产线效率较设计提升20%以上,综合水平达国际先进。"彩虹股份虹阳显示公司总经理刘琎表示。
这一突破不仅成为彩虹股份的"新增长极",更填补了陕西电子显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目前,其产品通过多家头部企业认证,实现进口替代,为中国液晶面板供应链安全提供支撑。
技术自主化是核心竞争力。生产线采用国际领先的"溢流下拉法",结合切割、研磨等工序制成高世代基板玻璃。彩虹股份已构建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研究院,在智能制造、高端材料等领域持续攻关。
产业链协同效应亦加速显现。在咸阳高新区,一条88米空中连廊横跨园区,将彩虹光电的G8.6代液晶面板线与冠捷科技的整机工厂无缝衔接。冠捷生产线上的机械臂精准装配面板,经贴片、锁附等工序产出电视整机。作为陕西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冠捷科技已带动多家上游企业协同发展。
政策层面同步发力。《陕西省培育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产业规模将达千亿元,推动显示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深度融合。目前咸阳高新区已汇聚4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生态。
"我们将强化链式招商,加快向OLED等新兴领域延伸。"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新透露,一条自主可控的显示产业创新链正加速成型。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