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为精准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带来新策略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1861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记者2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填补了CAR-NK疗法在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中的应用空白,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现货型、低毒性、广谱靶向”精准治疗建立了新范式。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徐沪济教授团队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三大顶尖学术期刊之一的《细胞》杂志(Cell)上,以原创论著形式在线发表。

QQ20250625-140744.png

徐沪济教授团队与患者沟通。

  据悉,CAR-NK是指嵌合抗原受体,利用基因工程给NK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可同时激活NK细胞杀死肿瘤细胞。嵌合抗原受体能显著提高NK细胞疗效特异性。这个思路和CAR-T的构建类似。

  风湿免疫性疾病影响高达8%以上的人口,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是除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外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其中,SSc以血管异常、免疫活化和进行性组织纤维化为特征。如何提高风湿免疫病的治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病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医学难题,也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亟待攻关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SS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长期面临药效局限、纤维化不可逆、疾病异质性高等挑战。尽管当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CAR-T细胞疗法在部分难治性病例中取得初步进展,但也面临高毒性反应、制备个体化限制和生产标准化等问题,推广困难。

  徐沪济教授表示,作为“从0到1”的探索,本研究不仅提供了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硬皮病的新策略,还验证了从“靶向清除”到“再生修复”的治疗理念,更为细胞治疗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研究团队与中国创新企业合作,通过多基因编辑构建出免疫兼容性强、安全性高、功能稳定、具有批量生产潜力的新一代细胞治疗产品,系统解决了传统CAR-T治疗在自身免疫病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并在难治性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中实现了首例成功临床转化。接受治疗后,患者皮肤硬化明显改善,组织纤维化显著逆转,肺功能和心脏功能等多项关键指标均取得了显著改善。

  据介绍,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B细胞的异常发育和功能失调是致病的关键因素之一。该项研究不但实现了病理性B细胞谱系的清除,引发了免疫系统的重编程,而且通过纵向、多层次组学技术系统解构了用CAR-NK产品治疗相关类型系统性硬皮病的作用机制,首次展示了治疗的完整路径:从多基因工程设计、体外功能强化、体内安全性验证,到临床中的免疫重建与组织修复。其“现货型、低毒性、广谱靶向”的特点突破了传统CAR-T的技术瓶颈,提供了具有规模化转化潜力的创新治疗平台。(完)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章 全力打造“灯塔社区五大振兴” 2025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前夕:记者探访湖州低碳成果,见证绿色发展新突破 中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五维困局”及破局之策
星耀苍穹——南仁东与中国天眼的荣光永驻 绍兴越城:古城振翅“起飞”,低空经济构筑新兴产业高地 陈楚生摘得歌王称号,《歌手2025》歌王之战长沙落幕 伪造合同恶意起诉民企,机关联动惩治虚假诉讼 高原贝母再续“跨海赴约” 青海绿色优品持续输台
海南自贸港多措并举提升外商投资政务服务环境 沪盛启"全民健身日"全国主会场活动 点燃冰雪热情与健身活力 醉美睡莲绽鱼台,美丽经济绘就生态振兴画卷 新疆检察聚焦“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为自贸试验区注入法治动能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浴火蜕变:延安从抗战堡垒到生态典范 河北昌黎:服装服饰产业提档升级助力经济发展 琴澳一体化再提速!横琴单牌车将实现“一标通琴澳” 陕西洋县:以法治力量促进朱鹮种群保护 “陆良蔬菜号”中老铁路冷链班列首发
“国际晒秋队”来篁岭啦!崖上古村晒出世界丰收 这5种食物隔夜不能吃,别拿健康开玩笑! 长安全新启源Q05申报图 将年内上市 刘晓庆被指偷漏税核查结果公布,举报人是否面临追责?律师解读 杨迪回应干吃蒙脱石散登上央视新闻
调查:近九成受访大学生认同更大的课堂在祖国大地上 从“津派文化”到“和合天下” 马斯克警告:微软会被OpenAI生吞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中纪央媒网编委会总编戴成明华东区域副主编江苏运营中心主任梅峰一行对华东部分区域雨情受灾情况市场调研报告
成都世运会 | 高温与降雨难挡赛场内外的激情和美好 黄之锋涉与罗冠聪等人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案,将交付香港高等法院审理 国防部:赖清德之流“跪美卖台”最终只能是羊入虎口 免签政策推动中韩游客“双向奔赴”升温 医生变“网红”?警惕直播带货中的医疗科普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