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村民自演"村戏" 让万年稻作文明鲜活绽放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127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当专业考古工作者仍在探寻文明起源的奥秘时,浙江金华汤溪镇的村民们另辟蹊径,通过一台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汤溪传》,让沉睡万年的上山文化在乡村舞台上焕发新生。这部由当地村民担纲主演的原创剧目,近日在湖海塘畔巡演后引发广泛关注。

《汤溪传》最独特之处在于全部由本地村民出演。乡村运营师化身考古教授,村会计演绎画家黄公望,茶馆老板扮演达摩祖师,村嫂成为祭祀女眷……这些熟悉的面孔将生活记忆融入表演,让割稻、祈福等日常动作成为舞台语言,为万年稻作文明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全剧贯穿的汤溪方言与俚语,构建起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一牛敢推九扇磨,哪有需求哪有我"等源自生活的台词,瞬间拉近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乡音缭绕间,上山文化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亲的家乡故事。

该剧巧妙串联起考古发现的万年稻壳、历史传说与当代劳模事迹,以仍在传承的"保稻节"等非遗民俗为纽带,实现了古今文明的对话。剧中人物感叹的"人间笔力,画不尽山河魂魄",正是对汤溪千年农耕文明的深情礼赞。

《汤溪传》的成功排演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他们主动修复历史场景,研发文创产品,筹划新剧目,从文化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创造者。这部"村戏"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名片,吸引游客专程到访,带动了食宿游购等全链条消费,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汤溪方案"。

这出质朴的乡村戏剧证明,最深沉的文明脉搏始终跳动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当文化的讲述权回归民间,万年文明便通过乡音乡情得以延续,真正成为"活着"的文化传承。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广西三江高山红薯喜获丰收 "甜蜜产业"助农增收 艺术点亮乡村 西安城郊涌现"乡创"热潮
内蒙古"捡秋"旅游走红 农事体验成文旅新热点 安徽首创"农业保险+"改革 多维赋能乡村振兴 山西和顺经济转型显成效 多元发展走出资源型城市新路 浙江金华村民自演"村戏" 让万年稻作文明鲜活绽放 吉林梨树示范田再生农业实现增产与生态双赢
青海贵南县万亩小麦开镰收割 机械化作业保障秋粮丰收 香港前三季度访港旅客超3600万人次 年度目标有望达成 陕西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上半年休闲农业营收超37亿元 2025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A比赛在成都挥拍开赛 援青主题电影《靠近我看见你》青海展映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低空经济开启城市交通新纪元 专家称将迎爆发式增长 “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合作迎来新进展,多国共筑贸易便利化通道 “十四五”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慎签空白劳动合同,法律专家支招防范劳动风险 青海海东启动媒体行活动 多角度展示河湟文化魅力
沂蒙山茶产业调研:绿叶变“金叶”的绿色之路 54部中国学研究经典亮相上海 涵盖16国学者成果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秋日润燥首选百合 滋阴安神缓解秋燥不适 华侨华人助推农业科技合作 中外融合共筑粮食安全 粤港澳发布新一批“湾区标准” 累计已达262项 《余生有涯》定档10月16日 聚焦夫妻携手共渡人生风暴 宁夏乡村学校“燃梦行动” 五年阅读改变移民子女成长轨迹
北京空中丝绸之路联通94条航线 辐射7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点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广西糖业瞄准810亿元产值 打造国际先进制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