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可无限畅饮?研究揭示潜在健康风险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83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近年来,无糖饮料因其低热量特性受到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人将其视为可随意饮用的“健康选择”。然而多项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用这类带有甜味却无实际糖分的饮料,同样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无糖饮料的甜味通常来源于两类甜味剂:一类是糖精、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只需极少量即可产生甜味;另一类包括山梨糖醇、甜菊糖苷等天然甜味剂。尽管它们不直接升高血糖,却可能影响人体代谢机制。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与几乎不喝无糖甜饮料的人群相比,每日饮用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8%。即便是每周饮用1-6次的人群,风险也有所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规律运动虽能降低风险,却无法完全抵消这一影响。

另有研究指出,每日饮用无糖汽水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对1.2万名中老年人的调查发现,经常饮用者大脑衰老程度比少饮用者提前约1.6年。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23年就明确提示,不建议通过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预防慢性疾病。数据分析表明,每日多饮用250毫升含人工甜味剂饮料,肥胖风险增加21%,糖尿病风险上升15%。风险程度与饮用量呈正相关。

研究人员解释,人工甜味剂可能通过干扰肠道菌群、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扰乱能量代谢。长期摄入会增强对甜食的渴望,形成“越喝越嗜甜”的循环。

对于特定人群还需注意:有心血管病史者应避免大量摄入木糖醇、赤藓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专家建议,控制添加糖摄入仍是关键——每日最好低于25克。若追求健康,白水、淡茶或无糖咖啡是比无糖甜饮料更稳妥的选择。短期控糖可适当使用代糖,但长期健康仍需建立在均衡饮食基础上。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科左中旗丰收节开庆:玉米托管省成本、海棠红椒助增收,草原乡村 “丰” 景浓 甘谷辣椒迎丰收 “红火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海南自贸港建设五年:外向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宜攀高速关键隧道竖井贯通 547米深井攻克施工难题 山东运用无人机与无人船开展水资源精密调查 湖南启动专项引才行动 多措并举促高校毕业生留湘发展 新疆打造发展新格局: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广东严阵以待超强台风“桦加沙” 全省启动应急响应 探寻新疆沙湾大盘鸡的美味密码 清远阳山板栗丰收带动农旅融合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国际资源助推共同富裕 杭州商会搭建企业出海服务平台 智慧农业“齐鲁样板”:从无人农机到产业协同,科技重塑山东农耕图景
赛事之余邂逅大熊猫 网球明星成都行展现城市多元魅力 贵州遵义发生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 专家详解防治要点 智能科技重现宋代点茶技艺,首台AI抹茶机杭州亮相 北极航道首开中欧快线:18天直达刷新海运纪录 从超女到舞台女王:李宇春用二十年诠释“音乐与初心”
美丽陷阱:“轻医美”风靡背后藏风险,消费者需警惕过度宣传 香港特区政府启动台风“桦加沙”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 台湾将调涨民生电价 当局能源政策遭质疑 川滇交界乡城举办白色灌礼文化周 助推大香格里拉旅游联动 全国技能大赛郑州开幕 新职业赛项超半数折射产业变革
国庆中秋连休带热长线游 电子行程单将全面推行 拉萨城郊荒滩变身生态景区 古树林成游客“新宠”带动乡村增收 秋日内蒙古牧区喜迎“草场分红” 合作社模式助牧民增收 科技融合文旅 桂林展区东盟博览会秀出现代新玩法 四川乡城色尔宫村:白藏房与红色记忆交织的百年古村
秋季起多地试点中小学“春秋假”,假期制度优化引关注 古韵新潮 江西婺源错峰游受捧,非遗体验激活徽文化魅力 郎朗纽约发布新专辑《钢琴书2》 以多元曲目传递钢琴魅力 两岸同胞福建畲乡共庆丰收 民俗活动传递团圆情 瓜灯照古今 浙江平湖以文化IP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