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约车、外卖配送等新业态领域,一种利用技术手段获取不公平优势的工具——抢单外挂,正悄然蔓延。专家指出,不少所谓“抢单神器”实为虚假诈骗工具,不仅无法兑现效果,甚至可能骗取司机钱财。
“订单多到接不完”、“开机即忙碌不停”……尽管电商与社交平台持续打击,但售卖“抢单外挂”的信息仍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伴随着平台经济的扩张而滋长。
记者调查发现,使用“外挂”抢单的行为危害深远。它扰乱了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和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催生了黑灰产业链,对平台数据安全及用户个人信息构成严重威胁。
对于像长春众包骑手王先生这样从业近三年的骑手来说,提升收入需要靠熟悉路线、精准控时和良好服务。然而,最令他困扰的是那些高价值优质订单总是稍纵即逝。“眼睁睁看着好单子,就是抢不到,都被‘开挂’的人截胡了!”王先生无奈地说。
他口中的“开挂”,即指利用外挂软件突破平台正常接单流程,这种现象在外卖、网约车、货运、快递等多个APP平台均有发生。骑手们本应依靠技能和辛勤劳动,却有人试图走捷径,以“手速不够,外挂来凑”自我调侃。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外卖抢单助手”、“网约车神器”等关键词,发现不少店铺在销售此类产品,形式包括软件或外接设备,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商家多强调其“安全稳定”。网约车司机王师傅也反映,在共享换电站、公厕等地,此类小广告随处可见。
记者尝试联系一家标价10元、销量显示“1000+”的店铺。客服要求通过微信详谈,展示的软件功能包括设置订单金额、公里数、顺路度等,月费240元,试用一周则需100元,付款后远程安装调试。另一款网约车外挂要求用户使用特定品牌手机,获取Root权限并进行系统修改后才能安装,操作门槛更高。
兼职骑手王先生每天下班后跑单约5小时,收入百元左右。虽然有人宣称使用外挂收入能翻倍,但他担心安全和平台处罚——平台会定期公布因使用外挂被封号的名单。他抱怨道,外挂用户优先获得好单,严重打击了合规骑手的积极性,破坏了公平竞争。
尽管有关部门和平台持续打击,但抢单外挂现象依然顽固。在短视频平台,鼓吹外挂效果和销售的广告、评论比比皆是。滴滴平台相关负责人坦言,打击作弊器是行业共性难题,如同游戏外挂问题。滴滴已组建专业团队对抗十年,识别作弊器超200款,但黑灰产也在不断升级技术,双方处于持续攻防状态。
该负责人特别提醒,许多“抢单神器”实为骗局,根本无法达到宣传效果,有的甚至伪装成“内部版本”诱骗司机钱财。平台虽多次辟谣和教育,仍难杜绝司机受骗。对于使用作弊器的司机,平台会采取警告、限制接单乃至封号等措施。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黑灰产获利巨大,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部分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王雨琦律师表示,抢单外挂黑灰产已触犯刑法,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工具罪等。她建议加快完善法规,明确开发、销售、使用各环节的法律责任与惩处标准,形成源头震慑。同时,平台应加强技术防护、建立监测机制、留存日志并及时刑事报案。
近年相关案件频发。例如,2024年9月,浙江新昌警方捣毁一个涉案金额3000万元的外卖外挂犯罪链;2024年底,甘肃泾川警方全链条摧毁了一个网约车抢单外挂团伙,查获程序106个。
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王雨琦律师指出,外挂软件的开发、销售和使用均构成不正当竞争,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禁止利用技术手段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服务的规定。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