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近日,北京部分区域共享单车车筐出现滞留垃圾的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多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迅速回应,表示已将车辆清洁纳入日常运维标准,通过"随手清""定时清"等机制确保车筐整洁,提升用户体验。这一转变展现出共享经济企业在城市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深化。
随着共享单车成为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重要选择,其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车筐垃圾、乱停乱放等现象不仅影响市容,也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在商圈、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区,遗留在车筐中的饮料杯、包装袋等垃圾尤为常见。
从本质上看,共享经济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作为资源共用的新模式,运营企业不仅是市场参与者,更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过去一些企业盲目投放车辆导致堆积占道的问题,正是忽视了这一属性。当前企业主动加强清洁维护,体现了其对公共责任的重视。
此次企业优化运维流程,打破了"重投放轻管理"的旧有模式。具体措施包括:将清洁工作与车辆调度、检修等环节结合,提高效率;明确岗位责任,要求运维人员对经手车辆做到即时清理,并将清洁效果纳入考核体系。
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运维人员的权益保障。新增清洁任务应当配以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薪资待遇,避免增加员工负担。对于垃圾较多的重点区域,可适当增派人员,确保工作质量。
解决车筐垃圾问题需要多方协作。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鼓励市民共同参与,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只有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共享单车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