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区优必选实验车间内,冷白光下银灰色身影流畅移动。Walker S2——这位身高1.7米的“金属工人”,精准走向墙角充电柜,动作毫无迟疑。左机械臂优雅抬起,指节扣住胸前电池仓隐藏卡扣;右臂同步探出,稳稳接住自动弹出的金属电池模块。转身、插拔、嵌入,178秒内完成整套换电操作。指示灯全程稳定,关节电机低鸣不息,机器人始终在线。2025年7月17日,这段视频引爆全球科技圈。当多数人形机器人困于“充电一小时,工作四小时”的续航泥潭时,深圳“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以全球首创的“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宣告机器首次实现自我“续命”。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十年能源战争的转折点。
续航瓶颈曾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公开困境。工地机器人需中断作业驶向固定换电站,狭窄空间内设备拥堵效率骤降。电动汽车的换电模式?数吨重电池仓方案面对机器人有限空间和复杂动作需求,显得格格不入。2025年初行业仍陷两难:充电吞噬生产时间,换电推高成本。某汽车厂测算显示,20台机器人每日充电损失达217工时。
优必选工程师拆解300多个失败模型后,锁定致命症结——传统换电无法规避“断电瞬间”。“如同万米高空给客机换引擎”,院长焦继超在技术发布会上比喻道。转机来自航天器冗余供电系统的启发:团队原创双电池动力动态平衡技术,两枚电池如并联“心脏”。当一枚被抽离的0.03秒内,另一枚无缝承接全部负载,彻底消除电压闪断风险。
奇迹远不止“不断电”。专利示意图揭示电池模块被设计为零间隙分仓结构,兼具能源与机体支撑功能。而赋予机器人独立完成这套“精细手术”的,是深藏于关节的柔顺控制算法。机械腕触达电池瞬间自动切换阻抗控制模式——如同人类触碰滚烫杯壁时的本能回缩。测试中即便充电柜被刻意晃动偏移37毫米,机械臂仍能通过力反馈实时校正轨迹。
物理锁定难题则以自定位夹持装置破解。斜面导槽+弹性棘爪结构,使电池进入5毫米误差范围即被力学自然引导归位。这意味着无光环境下,机器人亦可凭触觉完成“盲操作”,为复杂工业场景埋下伏笔。
当Walker S2完成千次自主换电时,产业链脉搏已随之跃动。深圳光明区精密电机工厂彻夜轰鸣,这里生产的超薄空心杯电机(直径<30mm,扭矩12牛米)正是驱动换电“指尖芭蕾”的核心。2025年全球此类高端微特电机需求激增130%至53.64千台。
“人形机器人正重构制造业底层逻辑”,产业链专家指出。优必选自研无框力矩电机实现规模化国产替代:江西铜业1298万吨精炼铜供应绕组材料,宁波韵升突破高性能磁钢——三年前80%依赖进口的核心部件,如今自主供应链加速成型。
东莞电子制造厂长指着监控屏上夜巡的Walker S2感慨:“过去凌晨2点必‘趴窝’,现在换电如‘吃夜宵’。”更深层价值在于能源冗余保障系统安全:双电池机制可在主电池故障50毫秒内无缝切换,避免晶圆产线毫秒级断电导致的千万元损失。
争议随之而来。海外开发者论坛质疑:“自主操作高能电池是否埋下隐患?”优必选技术白皮书回应三重防护:暴露触点电压<人体安全值;接口材料可抗800℃电弧;双通道“心跳信号”监测,异常即磁力锁死电池。
经济性质疑亦被数据回应:某汽车厂引入系统后,单机年停机损失减少23万元,维护人力降60%。这为焦继超“永不停机是智能制造基石”论断提供现实注脚。
深港科创合作区内,新一代移动充电柜正测试。它们通过智能悬挂系统集成于工厂桁架,随需移动。更颠覆的是Walker S2的智慧能源管理:紧急订单时自动计算电量与任务耗时,动态延迟换电——能源已成可调度资源。
回溯机器人发展史,能源利用方式始终划定能力疆域。从燃油引擎、拖线供电到“趴窝充电”,再到行云流水的自主换电,每次能源效率质变都释放指数级场景可能。当竞品因15分钟续航沦为展台装饰时,优必选死磕底层瓶颈。
“目标不是塞进电池,而是让电池成为生命体的有机部分”,研发团队宣言道。当标准化电池仓深度融入机械骨骼,与传感器并肩成为“核心器官”时,能源模块地位已根本跃迁。
深圳湾测试场,十台Walker S2正进行72小时耐久马拉松。它们轮替走向充电柜的身影,在夕阳中呼应天际雁群高效迁徙的节奏。电路板深处,两枚电池间传递的能量曲线平滑如丝——这条名为“永续”的河流,正从实验室涌向智能制造的广袤原野。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