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北京电 中纪央媒网 总编 戴成明 报道清澈的歌声如草原晨露,悠扬的嗓音似掠过苍穹的云雀。十二岁蒙古族女孩白珺安,以一副被喻为“草原小百灵”的金嗓子,从科尔沁牧区毡房一路唱到央视舞台,用童声诠释草原文化的辽阔与深情,成为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的亮眼新星。
【天赋绽放,牧区飞出金凤凰】
出生于牧民家庭的白珺安,自幼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环境中长大。辽阔的草原赋予她自由的灵性,古老的民谣浸润她的音乐基因。三岁起,她便能精准模仿长辈吟唱的长调,五岁首次登台便惊艳四座。没有专业训练,仅凭对旋律的本能感知,她纯净透亮、极具穿透力的嗓音,仿佛带着青草与阳光的气息,让听众瞬间置身苍茫草原。乡亲们亲切称她为“草原小百灵”,寓意其歌声如百灵鸟般灵动悦耳,承载着草原的祝福。
【舞台淬炼,天籁之音征服全国】
2023年,白珺安的人生迎来转折。在当地文化馆推荐下,她登上《中国少儿民歌大会》舞台。一首《牧歌》惊艳全场:身着蓝色蒙古袍的她,眼神澄澈坚定,高音如鹰击长空,低吟似溪流蜿蜒,将草原的壮美与游牧民族的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评委盛赞:“这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她的歌声里有祖先的呼唤,有土地的呼吸。”此后,她接连亮相央视《星光童梦》、民族文化汇演等大型舞台,更被授予“民族文化传承小使者”称号。
【扎根土壤,做有根的传承者】
光环之下,白珺安始终未忘初心。“我的歌声是草原给的”,她坚持每周回到牧区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呼麦、潮尔等濒危技艺,参与“民歌进校园”公益活动。她的演唱曲目不仅包括《鸿雁》《乌兰巴托之夜》《红马鞍》等经典,更主动挖掘即将失传的部落古谣。“我要把这些歌唱给全世界听,让更多人知道草原有多美。”小小年纪的她,已显露出文化守护者的担当。
【未来可期:让世界听见草原】
如今,白珺安正系统学习声乐与马头琴演奏,并计划推出原创草原童谣专辑。其导师、著名音乐人巴特尔评价:“珺安的可贵在于‘真’——真情、真性、真传承。她不是表演草原,她就是草原的女儿。”据悉,她已受邀参与国际儿童艺术节,将带着蒙古族的文化基因走向世界舞台。
马蹄声远,歌声悠长。白珺安的故事,是天赋与热爱的相遇,更是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动缩影。这位马背上的小歌者,正以她未经雕琢的天然嗓音,唤醒都市人对草原的向往,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的脉动。她的梦想很简单:做一只永远歌唱草原的百灵。而她的声音,已然成为连接古老文明与现代中国的清澈纽带。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