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在丹江口大坝旁,坐落着素有"坝首第一村"之称的蔡湾村。这个曾经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而经历整体搬迁的村庄,如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14年前,为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数十万民众告别故土。蔡湾村也迎来了一批新居民,他们中不少是原库区渔民。59岁的董德斌就是其中一员,从昔日捕鱼为生到如今成为护水员,他驾驶着改造的清漂船,守护着这片熟悉的水域。"我们对这方水有感情,要守护好它。"董德斌说。
为帮助库区发展,北京等受水区与水源地建立了对口协作机制。在多方支持下,蔡湾村将荒田改造为现代化的数字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智慧大棚内恒温恒湿,通过土地流转、大棚承包等方式,既盘活了资源,又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中午时分,村民何树兰从蔬菜大棚下班后,径直走向村里的"幸福食堂"。这里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餐食,成为惠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对面的"积分兑换超市"同样热闹,村民通过参与巡库、清洁等志愿服务获取积分,可兑换日用品或就餐券。
"现在生活条件好,人也宽心了。"村民谢金娥笑着说起搬迁后的新生活。从最初的离乡之愁,到如今的安居乐业,蔡湾村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蜕变之路。村干部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同时守护好这一库清水,让其永续北送。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