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霜降时节,赣江之滨的南昌扬子洲镇渔业村迎来新的一天。67岁的郭细根如常在江岸巡查,此时江鸥翩跹,碧波荡漾。这个有着四百年捕鱼历史的小村庄,在实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后,正经历着从捕鱼为生到护渔育豚的深刻转变。
2020年,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启动,渔业村600余名渔民收起渔网,告别捕鱼生活。船只回收、渔网销毁,江面逐渐恢复宁静。令人欣喜的是,就在当年8月,消失近四十年的长江江豚重新出现在赣江扬子洲段。这片长约两公里、江面宽约二百米的水域,如今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江豚湾”,最新观测记录显示已有15头江豚在此定居。
江豚的回归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2022年,渔业村北岸自然村被列为南昌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环境整治、发展特色养殖和打造“观江豚+品鲜鱼”旅游线路,昔日的渔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据统计,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已突破5万人次。
在江豚湾畔,新建的“渔民驿站”记录着这段变迁。村支书郭友谊的手机里存满了江豚照片,其中不少来自生态摄影师余会功的镜头。在余会功等热心人士倡议下,当地于2021年成立了江豚保护协会和志愿护渔队,郭细根等退捕渔民成为护渔队的中坚力量。
从捕鱼能手到护渔队员,渔民们身份的转变折射出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正如郭细根所说:“保护江豚就是守护长江生态,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每日巡护结束后,他收拾好清理出的网具,走向炊烟袅袅的村舍,身后是重焕生机的赣江和一江碧水中的灵动身影。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