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在南宁启动 助推双边贸易深度融合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255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国际市场总监张奕文近日表示,该中心通过“线上数字化平台+线下沉浸式展馆”相结合的方式,致力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高效服务,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融合。

该中心位于广西南宁市,由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共同建设,面向中国、东盟乃至RCEP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旨在成为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首站和中国商家出海的重要窗口。

目前,汇聚中心共设有17个以东盟国家文化为主题的形象展馆,包括新加坡馆、泰国馆、越南馆等,目前已吸引超过5500种特色商品入驻,并举办各类商贸文化活动300余场。线下展馆融合各国建筑与人文元素,为客商提供沉浸式体验。

线上方面,中心搭建了B2B和B2C数字化平台,通过“C端引流、B端赋能”模式,实现消费需求与商户资源精准对接,有效降低贸易门槛与成本。同时,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跨境直播、无人直播等多种智能解决方案,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快速开拓市场。

此外,中心还提供政策咨询、小语种翻译、品牌推广、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并依托南宁国际物流园的仓储与冷链资源,优化跨境物流路径,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盟(南宁)水果交易中心也落户于此。依托汇聚中心的线上线下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该中心正努力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水果供应链的核心基地和重要集散中心,推动实现东盟“水果自由”。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重庆拓展就业见习岗位助力青年职场过渡 长沙开展“一喷多促”防灾作业,保障晚稻稳产丰收
湘西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讨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在南宁启动 助推双边贸易深度融合 上海交大全国首设技术转移硕士,助力AI应用人才培养 非遗板板龙灯首秀澧水,张家界夜游再添文化新景 连江三千亩橄榄迎丰收,采摘可持续至小雪
吕梁山1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年供绿电1.85亿度 银川破解水资源困局:再生水循环利用每年可创增45亿元 苏州民营企业以创新破“内卷”,技术出海成趋势 云南学术年会聚焦边疆治理,专家共议社会发展路径 中韩青年海南共护海洋,2025年“SUNNY”行动启动
上海非遗精品亮相卡萨布兰卡,促进中摩文化交流 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沉浸、智能与跨界成为新趋势 香港桂冠论坛11月举办,12位邵逸夫奖得主将与青年科学家交流 宁夏薛庄村:醋香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创赋能,福建屏南古村焕发新生机
中国首届全国残疾人攀岩锦标赛在长春开幕 匠心织就外交名片,天津地毯“织”入全球视野 从食不果腹到为“减肥发愁”,中缅边境这个村寨变了! 生态与经济双赢:上林县绿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 宁德大黄鱼占全国八成市场 科技育种成产业“芯”引擎
老区破茧谋振兴,红脉领航向新行 解码雷州市北和镇格内村“百千万工程”实践路径 眉山丰收节农趣赛事热闹开场,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秋游正当时:错峰出行热度高,中老年成主力 雪山下的乡城:藏乡小县的共富新路 高校文化场馆:赓续文明记忆 激扬时代力量
话剧《国士》第二版在沪首演,再现黄炎培半世纪求索之路 马来西亚古晋举办“丝路书香”图书巡回展,推动中马文化交流 新疆果农触网记:小屏幕连接大市场 陕西志丹举办体能大赛预选赛,千余选手参与角逐 偷拍设备网上随意卖,30多元就能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