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在长白山腹地,有一座被誉为“中国人参之乡”的小城——吉林抚松。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7.6%,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品质卓越的人参。如今,全国市场上流通的人参,约八成来自这片神奇的土地。
千年参乡的文化传承
抚松的人参采挖史可追溯至1700多年前,人工种植历史也有460年。悠久的参业发展历程中,当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白山采参习俗”。在万良长白山野山参展览馆内,一组国家二级文物泥塑生动再现了传统采参场景:发现人参时要“喊山”,用红绳系住参茎,再以“快当钎子”细心挖掘,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抬参”。这些蕴含着生态智慧的古老习俗,已有52项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过去“伐林栽参”的传统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今,抚松推广林下种植技术,既保护了生态,又提升了人参品质。作为人参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抚松收集保藏了200余份人参种质资源,培育出多个优良品种,其中5个品种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更令人瞩目的是“人参身份证”系统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消费者可以扫码了解每支人参的生长环境全过程,有效保障了产品溯源和品质管控。
全球最大人参交易中心
抚松县万良镇拥有全国唯一国家级专业人参交易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人参集散中心,2024年交易量接近7000万斤。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与人参相关的产业,“前店后厂”成为当地独特的经济形态。
通过建设“参乡汇客厅”等综合平台,抚松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全县注册人参类产品商标500余个,开发出食品、饮品、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600多种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县人参全产业链交易额达186.4亿元。
产业融合谱写新篇
自1987年起,抚松连续39年举办“长白山人参节”,期间开展的参王大赛、老把头节等活动,让人参文化深深融入当地人民生活。如今,抚松正积极探索“人参+旅游”“人参+康养”等新模式,让人参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
从千年参乡到现代化产业基地,抚松正以创新精神书写着“百草之王”的新传奇,让这片土地上的“参”情故事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