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决策网报道 金秋时节,西藏山南市贡嘎县的矮化苹果种植基地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曾经荒芜的戈壁滩,如今已成为带动当地民众增收的"致富园"。
"以前只能靠放牧维持生计,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正在基地采摘苹果的普布次仁笑着说。他在这里务工近六年,不仅掌握了果树管理技术,年收入还能达到五至六万元。
这片生机勃勃的果园,源自2018年贡嘎县在12个村建设的矮化苹果种植试点。基地负责人张岱回忆,为找到适合高原的品种,团队多次前往陕西、山东等地考察,最终引进了矮化苹果种植技术,并配套以色列滴灌系统,筛选出适应高原气候的苹果品种。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外来客"在西藏表现出色。得益于高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这里产出的苹果着色度达90%,糖度比其他产区高出3至4个百分点,果香也更加浓郁。
目前,贡嘎县矮化苹果种植面积已近2万亩,总投资超过11亿元。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基地用工分为长期技术和临时劳务两种形式,技术岗位月薪最低5750元,临时劳务日薪160元至180元,工资当日结算。
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基地累计组织劳务67.83万人次,带动民众增收超1.6亿元。2024年,贡嘎县创新"政府+企业"合作模式,成立专业运营公司,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效益。
随着7720立方米冷库和苹果干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当地正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基地已对接北京、西藏饭店等销售渠道,预计2025年苹果产量将突破万吨。
从戈壁荒滩到增收果园,贡嘎县的矮化苹果产业不仅结出了香甜的果实,更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