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永安市的岭后片区,大湖镇的杂交水稻制种迎来了喜人的收获季节。这片肥沃的田野中,现代化收割机忙碌不息,引擎声编织出一曲丰收赞歌,展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当地农人陈永成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村里引入水稻制种项目,每公顷土地平均增收近7000元,这笔钱让我们的日子宽裕了不少。”陈永成接着解释,该产业带来普通水稻两倍以上的收入,同时收割和烘干流程在短短半天内完成,大大降低了稻种的损耗率。这样高效的系统保证了农民能最大限度地享用劳动成果。
大湖镇借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实现了强村富民的目标,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本年度,全镇制种规模突破1000亩,在永安市总量中占比约三分之一。具体而言,早稻制种300多亩,烟茬制种超700亩,每公顷预测产量高于250公斤,让众多粮食种植户切实感受到了收益。
从过去“凭运气种植”转变为如今“科学化耕耘”,镇政府创新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基地+粮农”的模式,为农户提供一体化的农机服务和烘干支持。陈君章作为代表性农民感慨道:“收割前还需要烈日晒谷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了。新代烘干系统直接将新收的稻谷送厂加工,有效控制种子含水率在安全存储区间,既节省时间,又保障了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性,从根源上筑牢了粮食安全的篱笆。”
近年来,大湖镇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开发先进生产力。通过优化布局,扩大制种规模并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结合的运营策略,全程管理耕作、防控、种植和收获环节。现在,该镇的产业已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示范项目,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