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电影迎来了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集体“出海”浪潮。承载着厚重民族集体记忆的《南京照相馆》与《东极岛》,正奋力驶向全球视野的广阔天地。它们所传递的不仅是中国视角的历史叙事,更是长期未被国际社会充分认知的历史真相。正如网络评论所指出的:“有些故事,倘若我们不讲述,或将永归湮灭。”如今,这些故事不仅被搬上银幕,更要让全世界共同见证,在全球观众的共鸣中,共建跨越国度、联结心灵的共同记忆。
两部电影的“出海”速度令人瞩目。以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文明黑暗篇章为历史背景的《南京照相馆》,于7月25日亮相中国内地院线后,旋即于8月7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同步上映,后续还将登陆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而另一部《东极岛》,则取材自东极岛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影片于8月8日登陆国内银幕,短短数日后便自8月14日起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上映。
《南京照相馆》与《东极岛》虽取材于不同时空——前者聚焦1937年严冬的南京城,后者将目光投向1942年的舟山东极岛——地理遥远却异曲同工,共同勾勒出在战争黑幕笼罩下,中华儿女闪耀出的人性光辉与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内核。《南京照相馆》透过南京城内一家小小照相馆的窗口,凝视那段至暗岁月,聚焦七位普通平民从寻求生路、到逐渐觉醒、最终成为甘冒奇险守护历史证据的“真相守护者”的蜕变历程。《东极岛》则以东海怒涛为背景舞台,讲述“里斯本丸沉没事件”中,东极岛渔民不畏日军炮火驾船出海,勇救近四百名英军战俘的壮举,彰显了中国人的无畏血性与大善之心。如果说《南京照相馆》是向内聚焦、凝聚民族魂魄的深刻写照,那么《东极岛》则是向外彰显、勇于担责的国际主义情怀。二者在精神层面上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在抗战烽火中立体而完整的时代精神图谱。
承载着连接历史记忆、烛照现实的文化使命,两部影片的“出海”之旅,核心目标便是让全球观众目睹真相并共同守护这段历史。媒体报道显示,《南京照相馆》在海外多地放映后引发强烈回响,不断收获国际观众的情感认同与思考。温哥华中华会馆理事长钱华深有感触地指出,这段惨痛历史在海外很多教科书中被淡化甚至忽略,但其重要性无可置疑,必须为世人所铭记。多位北美观众观影后坦言,自己的历史课本对南京大屠杀仅是几笔带过,是电影让他们第一次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这场人类悲剧的惨烈与沉重。更有澳大利亚年轻观众在影片触动下,将探访南京实地列入未来旅行计划。旅居海外的南京侨胞观影后动情寄语:“铭记每年的12月13日刻入血脉,每一代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传承这份记忆。”他们热切期盼更多国际观众能看到两部影片,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承载的集体记忆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共同守护不应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真相。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声音,如同道道光芒,揭示了西方历史叙述中存在的某些盲点或缺失。两部影片不仅填补了史书缺席处的空白、对历史认知进行了必要的纠正,更使得曾被尘封的伤痛记忆得以重新挺立于世界目光之前。众多海外观众观影后同样强调,铭记历史的最终意义在于汲取历史智慧,尊重史实,从而坚定不移地维护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南京照相馆》中那警醒世人的警报声与《东极岛》里那象征抗争的惊涛声,在异国的影院中回响激荡,其力量在于将无数散落于个人心灵角落的记忆碎片,凝聚升华为能够唤起广泛共鸣的集体认同。它们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得以在共同反思那段历史的交流中紧密相连。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