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今夏,从贺兰山岩壁到博物馆展厅,宁夏的非遗工坊充满活力。剪纸、贺兰砚、刺绣、陶艺等传统技艺,依托精心设计的研学活动与亲子体验,在孩子们的指间生动复苏,跃升为暑期文化消费的新焦点。
岩画与古迹:叩响千年文明门扉
· 贺兰山“岩画长廊”引童行:孩子们沉浸于贺兰山岩画“史前艺术长廊”,在专业讲解中感知远古脉搏。“绿游寻古迹”主题研学让学子们亲历岩画拓片制作过程,滚筒转动间,太阳神、镇山虎跃然纸上;更将岩画精粹融入漂漆书签创作,制成方寸间的独家艺术珍藏。暑期已有逾万青少年参与拓印、印染等10余项互动体验项目。
· 西夏陵“新世遗”传薪火:跻身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迎来研学高峰。陵区内,讲解员通过古老文物揭启西夏王朝的神秘历史。“文物修复小医生”环节让孩子们亲手拼合“岁月碎片”,体会守护文明的责任;“活字木印刷”体验则在拓印沙沙声中传递千年墨香。景区带动周边旅游消费热度飞升。
融古于今:非遗焕发新潮光
非遗传承拥抱创新,触动年轻心弦。贺兰山下的漫葡小镇,剪纸台灯、贺兰砚盲盒等“非遗潮玩”装入无人售货机;小酒馆内灵感源于“花儿”民歌的创意鸡尾酒热销。非遗大师也在推陈出新——国家级剪纸传承人伏兆娥工作室里,电影《哪吒》形象在红纸上跃动生姿,现代题材与传统剪纸技法共舞。一位带孩子参与的妈妈赞叹亲手完成的作品:“比买文创更富成就感!”
市消费新局:非遗链动八方
这股非遗热有力激发了文化消费热潮。宁夏博物馆举办的“塞上非遗 匠心传承”展销大会,汇聚西北百家非遗精品。此前银川线上非遗年货节创下千万元销售额,数字化助贺兰砚、沙画等“飞入寻常百姓家”。研学体验更拉动“一站式”消费链,贺兰山岩画景区巧妙融合非遗体验、古村民宿与特色美食,有效“留”住家庭游客。
宁夏暑期非遗研学旅游热潮正是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将持续以六大“宁字号”品牌为牵引,支持“宁遗百坊”建设,深化“非遗+旅游+教育+乡村振兴”链条,让文化财富惠及百姓,实现“艺传”与“业兴”的双向奔赴。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