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展开,全国农村正推进两大农田整治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两大改革方案落地实施
小田改大田 + 高标准建设:针对农村地块零散、耕种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整合零散地块、推平多余田埂,建设连片大田,并配套硬化沟渠、田间道路和灌溉泵站等设施。例如安徽池州穿山村改造 120 亩农田后,耕地面积增加近 10 亩,农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每亩耕种成本降低 150 余元,水稻亩产提高 75 公斤;重庆梁平两路村建成 2700 亩高标准农田后,灌溉覆盖率达 100%,土地流转租金从每亩 300 元涨至 510 元,村民收益显著增加。
土地托管 + 集约经营:为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的土地撂荒、耕种水平低等问题,农户可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或专业合作社,由其统一耕种、管理和销售。山东徂徕镇许家庄村合作社推出 “全托管” 服务后,通过良种和新技术应用,每亩种植成本从 600 元降至 400 元,产量从 800 斤提升至 1000 斤,村民除保底收益外还能获得分红。目前该村已联合周边村庄建成 2200 亩跨村托管基地,村集体年收入增加 15 万元,村民还可在基地务工,日均收入 150 元。
权益保障机制明确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永久基本农田严禁违规占用、擅自改变用途,挖湖造景、违规建厂房等行为将被严厉查处。在土地流转或托管过程中,收益分配方案需由农户与合作方协商确定,并签订正规合同,保障农户收益不受损。如重庆两路村村民不仅能按时收取土地租金,还可优先在高标准农田务工,额外增加收入。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