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驱动竹产业升级
2023年,我国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竹代塑产业体系。当前,各地正通过技术革新与场景拓展,推动竹制品从日用品向工业、建筑等领域加速渗透。
竹材应用场景多元化
浙江安吉的竹业科技公司内,竹制牙刷生产线高效运转。通过热弯工艺提升握感,产品已覆盖酒店民宿与家用市场,70%出口至韩国等地。江西赣州则突破传统,研发竹管琴等创新产品,融合竹材独特音色与乐器工艺。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的《“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进一步将应用扩展至25类,覆盖农林业生产、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
科技赋能破解产业瓶颈
江西资溪竹科技产业园通过炭化与压力技术,将竹筒转化为平整竹板,保留天然纹理,成为家具、地板的优质原料。福建邵武市企业则聚焦边角料利用,将竹材剩余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竹刨花板,年消耗20万吨废料,实现资源循环。浙江安吉国家竹产业研究院研发的“竹钢”材料,以竹为主、树脂为辅,强度达普通钢材5倍,且每吨产品碳吸收达43公斤,已应用于高速公路护栏等场景。2024年国家林草局推出的140项专项标准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规范支撑。
降本增效激活市场潜力
针对竹制品成本高于塑料的痛点,浙江安吉引入智能拖竹机与山地运输系统,使竹材下山成本降至每吨160元,运输效率提升10倍,激活万亩闲置竹林。云南大关县依托全球70%的筇竹资源,打造竹产业链;多地还探索“竹旅融合”,开发竹民宿、竹餐饮等业态。政策层面,我国将通过消费展会推广、政企合作及特色区域示范,加速竹制品市场普及。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