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亮相上海 大模型“大脑”赋能人形机器自主决策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1626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瞻:触觉传感器突破让机器人可抓嫩豆腐 产业化落地仍重实用性

QQ20250726-095356.png

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建政25日在沪表示:“尽管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若仅以螃蟹的构型训练,永远无法突破马的速度。”此番言论恰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前夕,其公司于上海发布了一款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

在张建政看来,人类通过创造工具不断解放自我、突破极限,未来机器人或可实现人类难以企及的“三头六臂”作业。中新社记者25日探访大会布展现场发现,今年展示与往届差异显著:人形机器人阵容空前强大,营造出“被机器人包围”的沉浸感;更关键的是,大模型赋能后机器人的“大脑”显著升级,智能化水平跃升。

“智造车间坊”现场,两台人形机器人正模拟工业流水线作业。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李玥萱介绍,首台机器人负责抓取红色料箱,次台则处理遗漏的红色料箱及蓝色料箱。“它们搭载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她说。在“WAIC里2025弄”主题街区,老上海里弄风情与未来科技场景碰撞,形成强烈视觉反差。

大模型如何改变机器人行为逻辑?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武文韬在“小卖部”场景演示中解释:过去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抓取固定位置商品,货品需稀疏摆放以防堆叠干扰;如今大模型赋予其自主“大脑”,机器人能实时观测商品距离、决策抓取时机,经反复训练后完全自主执行任务。

触觉传感器突破让机械手“感知”世界

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陈文明团队研发的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解决了机器人抓取易碎物品的难题。“人类手指的精妙操控依赖力反馈,而当前机器人普遍缺乏力触觉能力,”陈文明表示。该传感器通过微摄像头、特种材料与AI算法解析复杂受力,使机械手可灵敏抓取嫩豆腐。团队已成立上海新智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

产业化落地需跨越实用门槛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指出,科研与产业化的核心差异在于实用性:“工程领域追求稳定可靠——无论是家庭场景精准包饺子,还是工业流水线持久焊接,用户需要的是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产品。”随着技术迭代,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活的关键,仍是稳定满足真实需求的能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高原竞速:马蹄踏响羌塘草原 渤海湾畔的“绿色变奏”
四川蜂桶寨拍摄到多段大熊猫“吃播”“遛娃”画面 高空看低空:一座小镇的“飞天梦” 足不出户实现 “蔬菜自由” 对话非遗传承人李老师:一针一线,绣出时代新韵 AI照进现实:如何拥抱智能时代的工作与生活?
绿色科技点亮生活:从家庭阳台到智慧城市的生态实践 跨越山海,携手共筑发展梦:一带一路上的中马情谊 秋冬换季健康指南:家庭常备药清单与科学用药提醒 家庭出行新选择:深度体验丰田赛那智能电混双擎 暑期银幕:光影交织的多元娱乐盛宴
笔墨新生:中国书法的当代生活融入与多元价值 杭州队阵容厚度助力,98:66大胜湖州队斩获三连胜 西安将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南京照相馆》香港热映,观众好评如潮 数字化手段助力世界遗产保护:杭州“数智运河”提供创新范例
古风团播:青年群体中的“国风新消费”热潮 峨眉武术热与乐山文旅新风貌 云南鲜花咖啡:两岸交流的“高原特色纽带” 高校迎新机器人“上岗”:科技赋能开学季 折射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活力 千年古塔“出圈”背后:当“绿色能量窗”遇见文物保护
布鲁斯·威利斯与额颞叶痴呆抗争:家人守护下的硬汉余晖 海南榴莲丰收季落幕 国产鲜品凭"树上熟"优势站稳市场 新式茶饮:以体验创新与健康升级打开茶文化新窗口 开学季“文具出海”热潮涌动 嘉兴制造借创新与服务拓全球市场 短视频代运营陷阱:“零成本变现”幌子下的300万诈骗案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苏州开唱 七夕浪漫与文化创新交织 夜游锦江:古今交融绘就成都夜经济新图景 “样式雷”文化赋能 畲族村寨绽放和美新颜 洛川早熟苹果迎丰收季:果香满枝头 产销两旺助增收 健康简约饮食成新风尚 多地餐厅践行抵制野生动物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