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与福建交界的温州苍南县,一处全国知名的滋补品集散枢纽——苍南县参茸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该市场汇集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中药材的庞大交易网络,年度销售额突破40亿元。近年来,当地政府持续发力中医药产业,许多苍南居民跨越山海,足迹遍布青藏高原的广袤地域,东北森林深处等地,与各民族区域建立起药材贸易桥梁。这一策略以中医药为合作基石,不仅推动了边疆经济融合到更大市场体系中,还加速了相关地区的产业升级进程。
例如,苍南一家中医药领军企业便积极投身此事。该企业投资4000万元打造融合民族元素的中医药展示馆,同时依托民族区域的道地资源,在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建设人参、枸杞和桑黄等规范化种植示范区。这些基地覆盖面积超过1500亩,带来贸易收益约1.2亿元,还为当地创造500多个工作岗位。此外,企业在西藏那曲设有冬虫夏草收购中心,并在新疆阿克苏设立长期核桃采购站点。企业负责人吴锡勇强调:“我们在推动产业转型中,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深化各方合作共赢关系。”
这种商业模式在苍南并非孤例。不少当地企业家纷纷响应,通过资源对接扩展了跨区域贸易网络。例如,苍南的市场体系带动宁夏枸杞走入千家万户,同时让西藏等地的冬虫夏草畅销全国。这种经济互动的背后,深化了各民族间的情感融合与互信合作。对此,苍南县委统战部负责人指出:中医药产业作为有效抓手,切实提升了民族团结实践,促进了多民族深入交流互鉴,为其他地区探索合作机制提供了宝贵蓝本。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