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六合区2025-2026学年中小学食堂大宗食材招标资格预审结束后,引发广泛质疑。多家竞标企业代表反映,此次资格预审过程存在程序不透明、评审标准模糊、评判“双标”等问题,严重损害公平竞争原则,可能影响全区数万学生的饮食安全与质量。
参与投标的多家企业负责人透露,其公司具备优质的资质实力、品控能力、服务保障、社会认可和长期学校食材供应经验,却在资格预审阶段被判定为“不通过”,而部分资格预审项目不达标、规模较小的企业却顺利入围。企业负责人质疑:“资格预审评判标准不公开,淘汰理由不符合要求”。
此外,有企业指出,企业实际符合资格预审要求却被判定为“不符合”,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条的公平性原则。
据多家投标企业投标负责人反映,8.8号现场考察结束,8.12号通知资格预审不通过。被通知当天就向组织实施的代理机构提交申诉材料,截至报道也未进行现场复核。电话咨询申诉结果时一直回复需六合区教育局开会讨论,8.19号才能给予明确答复。8.20号是开标日,此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四条。
记者调查发现,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2024-2025学年中小学、幼儿园大宗食材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服务的中标机构为中慧力祥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标金额0元。有业内人士指出,此类采购项目的“不合理”现象在六合区教育局频繁出现,容易滋生灰色利益链,导致市场垄断,最终推高采购成本,降低食材质量。
专家呼吁:加强监管力度,优化投诉处理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重建招标公信力
南京某高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建议,此类涉及学生健康的采购项目,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多部门联合监督;优化投诉处理机制,多渠道受理,建立标准化处理流程,保护投诉人权益。同时,应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全程审计,并公开所有评审细节,否则类似争议将持续削弱政府公信力。
下一步,部分企业计划联合向南京市纪委监委、江苏省纪委监委及中央巡视组提交申诉材料,要求对此次资格预审启动复查。本网将持续报道本次招标事件的进展。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