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正以独特的教育实践,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贡献着“甘南智慧”。这所学校通过构建“招生-管理-教育-帮扶”的全链条育人模式,成功帮助众多曾被视为“问题学生”的孩子找回人生方向,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未成年人保护的有效路径。
招生创新:不抛弃每一个孩子
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无差别招生”原则,专门接收普通高中满额后的“剩余学生”。2022至2024年数据显示,该校“十类特殊学生”(含孤儿、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学生等)占比均超60%。这些学生多来自农牧村或务工家庭,普遍存在学业困难或行为偏差。“我们不做筛选,就是要给每个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校长秦发展表示。这种兜底式招生,确保了特殊群体学生“有学上、有人管、有地去”,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担当。
管理重塑:半军事化养成新习惯
针对学生行为习惯薄弱的现状,学校创新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制定严格作息、内务及纪律标准;实行月假与单休制度;教职工全程“保姆式”值守;统一集中管理学生手机。一位学生坦言:“起初不适应,如今已养成守时习惯。”三年来,学生违纪率大幅下降75%,校园内未发生一起违法犯罪案件。
法治浸润:让规则意识生根发芽
学校打造了立体化法治教育体系:创新推行“135”学法机制——每周一国旗下3分钟普法、每日1分钟法律晨读、每周六5分钟案例讲解。同时实施“双法治副校长”制度,邀请检察院、公安机关领导进校授课;编印《一分钟法律晨读》等普法材料;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在青少年叛逆期易发打架斗殴、校园霸凌的背景下,该校此类事件基本绝迹。学生们深知,越界行为将面临严肃法律追责。
心理护航:一人一策点亮心灯
心理健康教育被置于重要位置: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档案,对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教师强调:“我们重点介入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通过专业疏导助其走出阴霾。”
校企联动:打造安全教育实景课堂
学校与陇中驾校共建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该基地在甘南州交警支队指导下投入百余万元建成,面向全州中小学生开放。借助VR体验、4D模拟等科技手段,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年接待量超3000人次。
家校同心:织密成长守护网络
学校构建完善家校协同机制:每月至少1次线上家访,每学期至少1次实地走访,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印发《告家长书》等安全提示。“很多问题背后是家庭根源,唯有家校联动才能治本。”一位教师道出关键。
蜕变新生:从迷失少年到技能人才
系统化培养结出硕果。2024届毕业生中,32人斩获州级技能大赛奖项,85%实现升学或稳定就业。“学校给了我第二次人生。”如今在汽车维修店工作的毕业生扎西感慨道。
甘南启示录:
· 职业教育可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前沿阵地
· 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并举方见实效
· 法治教育需注重体验感与持续性
· 民族地区教育贵在因地制宜创新形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