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欠”任务下的骗局:大学生签名竟成失信人,检察深挖揭借名贷黑幕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为完成银行内部的“清欠”指标,个别职员竟动起歪脑筋。他们勾结社会上的中间人,利用大学生“征信清白”的优势,以小额返现为诱饵,诱骗大学生签字贷款,行“借新还旧”之实。结果,毫不知情的大学生因无力偿还贷款被银行起诉,沦为失信被执行人。内乡县检察机关通过细致调查,最终揭开了这起借名贷款背后的重重黑幕。

2023年7月,刘女士带着刚毕业的儿子小张来到河南省内乡县检察院申请监督。她情绪激动地诉说,儿子小张莫名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账户被冻结,征信受损,找工作处处碰壁。“他从没申请、更没用过银行贷款,怎么就欠了16万成了被执行人?”刘女士感到万分冤屈。

检察院受理后,承办检察官仔细审查了卷宗、调解书、执行通知书等材料,并详细询问案情。随着调查深入,一桩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时间回溯到2016年12月。当时,河南某商业银行部署“清欠”工作,要求员工限期追缴各自经手的“不良贷款”。客户经理江涛发现自己办理的一笔16万元贷款,借款人季春长期无力偿还,这严重影响其业绩。为解燃眉之急,他找到了社会人员刘武。刘武掌握着不少信用良好、无违约记录的“白户”资源,专门通过帮人办理借名贷款填补旧债窟窿来牟利。

在江涛的请托下,刘武很快物色到河南某大学的学生小张和小杨。他谎称只需到银行“签个字帮个忙”,就能获得不足200元的返现。涉世未深的两人信以为真。2016年12月13日,在刘武带领下,小张和小杨来到银行信贷部。江涛引导小张在空白的借贷申请书、客户提款申请书、借款合同上签名,小杨则在空白的担保合同上签名。两人轻信了刘武“走个过场,绝无影响”的承诺,懵懂地成了16万元贷款的“借款人”和“担保人”。

随后,江涛将这笔16万元新贷取出,用于偿还季春的旧贷,完成了自己的“清欠”任务。然而,以小张和小杨名义贷出的款项却无人问津。直到2019年10月,刚大学毕业的小张突然收到法院传票——银行起诉他要求偿还贷款!他急忙联系刘武,对方却糊弄道:“法院就是走个流程,签个字就没事了。”小张信以为真,到法院在“调解笔录”上签了字。当时在外地务工的小杨并未出庭。法院据此出具民事调解书:小张承担16万元还款责任,小杨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022年4月,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裁定小张和小杨偿还贷款本息,两人财产、账户、电子支付平台悉数被冻结。直到这时,他们才惊觉六年前的签名绝非儿戏。小张再找刘武时,得知其因贩卖贷款客户信息被判刑,正在服刑。小张母亲多次向银行、法院申诉,均因缺乏证据无果而终。

内乡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在全面调阅卷宗后,确认了法院是在小杨缺席的情况下完成调解程序的。进一步比对银行数据发现关键线索:2016年12月13日15时30分,小张新开账户存入1元激活,银行随即放贷16万元,该款一小时内即被取走。几乎同时,季春向银行偿还了逾期的16万元贷款。“借新还旧”的链条清晰可见。

为确证事实,检察官决定突破刘武。面对证据,服刑中的刘武无法抵赖,供认了借名贷款的始末。他交代,因银行长期“清欠”,部分职员需要“白户”,他从中嗅到“商机”,专门收集这类信息。当江涛承诺提供一名“白户”给9000元好处费时,他立刻物色了小张和小杨,诱骗他们到银行在江涛指挥下完成贷款流程。刘武还透露,江涛经手的借名贷款多达30余笔。

检察官认为,某银行未能识别小张、小杨系被借用身份信息办理“借新还旧”,便提起诉讼;法院在未审核关键银行流水、且一方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调解结案,判令小张承担还款责任、小杨承担连带责任,属于认定事实不清且程序违法。

2023年10月16日,内乡县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024年7月3日,法院再审后判决:撤销原民事调解书,驳回银行的诉讼请求,恢复小张、小杨征信。银行上诉后,南阳市中级法院于2024年8月20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办理该案的同时,内乡县检察院将江涛涉嫌违法发放贷款、挪用资金的犯罪线索移交刑事检察部门。因江涛已于2024年初携款潜逃,目前公安机关正对其进行网上追逃。

如何从海量金融借款纠纷中高效识别借名贷款案?内乡县检察院以案促治,通过分析研判,自主研发了数字化鉴别程序。输入“大学生”、“五保户”、“缺席判决”等关键词,程序可在数据库中搜索碰撞,精准识别疑似借名贷款案件。

针对筛查出的线索,检察人员从三方面核实:一是核实贷款真实性,走访调查实际用款人和担保人;二是核查是否存在违法放贷,梳理银行流水看经办人是否知情;三是审查审判活动是否违法,重点看判决、裁定或调解中是否存在违法或程序问题。经全面核实后,将符合监督条件的线索移送相应检察部门依法监督。

“目前该程序已被河南省检察院推广至全省使用,已协助30家基层院筛查监督线索超1000条。”内乡县检察院代检察长陶松岩介绍。2023年以来,该院借助大数据赋能,共办理涉金融领域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35件,审判程序违法监督案21件,执行活动监督案15件,为200余名当事人恢复征信,消除“冤枉债”2700余万元,移送金融犯罪线索10件10人。

“此案于今年2月入选最高检‘检察机关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典型案例,其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借名贷款行为,在金融领域呈现多样、重复、交叉特点,堪称行业痼疾。”承办检察官指出,在校学生、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残障人士等群体,因金融活动少、关注征信不多,加之信息不对称、法律意识弱、社会经验不足,极易成为借名贷款目标,许多人直至被强制执行才知身负债务。

针对“借名贷”、“就业贷”、“培训贷”等频频侵入校园的现象,内乡县检察院今年大力开展“远离‘借名贷’,不负青春债”主题送法进校园活动。6月23日,该院在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举办普法讲座,检察官以案说法,告诫学生:“切莫相信‘天上掉馅饼’,要筑牢法律、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贷款陷阱……”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清身份信息泄露的危害,增强法律和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珍视信用,树立正确金钱观,远离不良贷款。此外,该院还将普法触角延伸至低保户、五保户、残障人士等群体,着力提升其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文中案件当事人均为化名)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民进党当局启用新教材进行“台独”洗脑 国台办:倒行逆施必遭唾弃 外交部:赖清德当局谋“独”挑衅的行径绝不可能得逞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澳门赛区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开始试运营
国防部回应《零日攻击》影片:民进党当局贩卖战争焦虑,妄图挑衅引战 国台办:民进党当局任何言行都阻挡不了祖国必然统一大势 海南自贸港跨境金融扩容增量 税务部门首次详细披露涉税中介违法违规案件 南桥晚风中,感受千年水利工程的浪漫柔情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国民品牌的向上、超越之路 深山雨夜整修忙 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香港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市场成交额大幅攀升 海外华媒行走巴蜀 助推四川入境游火热升温
冰与火的变奏:从抗联烽火到振兴新篇,东北精神薪火相传 吕梁深沟通“天路” 数智赋能乡村兴 岳云鹏1580元开唱,图一乐还是破规矩? 电商“白菜价珠宝”骗局:1元“足金”实为掉漆铁片,0.99元“翡翠”暗藏健康隐患 竹代塑产业加速崛起,绿色变革引领多领域应用创新
夏日高温催生“清凉经济”繁荣:新消费趋势与监管强化 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减轻育儿负担惠民举措 宫猫视角穿越六百年 紫禁城喵传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周年答卷:年化纠纷229亿的司法新实践 中国泳队新加坡世锦赛夺两金 唐钱婷蛙泳摘铜
吕梁山区铺就“信息天路”,数智赋能乡村蝶变 新规破解甲醛房困局,让出租屋成为安心之家 游泳世锦赛最新金牌榜:中国单日3金,10金霸榜,狂甩澳大利亚4金 知名女演员自曝被霸凌,冲上热搜! 耳朵是脑梗的“放大镜”?提醒:耳朵若有这4种症状,尽早就医
马斯克: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将采用消费者从未见过的设计 西部边城邂逅意大利风情 米兰芭蕾舞团在新疆人民剧场演绎《罗密欧与朱丽叶》 探访北京密云太师庄中学安置点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答复 安雯:从“晴雯”到“坦荡地活”,重启人生的风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