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航局针对飞行安全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旅客在乘坐境内航班时不得携带无3C标志、标志模糊或被召回的充电宝。此举源于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分享经历,称机场安检拦下了大批无认证充电宝,现场图片显示成筐产品被扣留。民航局强调,新规旨在强化航空运行安全,避免潜在风险。
然而,有消费者发现网购平台上有商家公然售卖伪造的3C认证标签贴纸。相关截图显示,几元钱即可购得上千张假贴纸。记者联系多家店铺时,客服均确认可贴在充电宝上使用。随后,《法治日报》记者搜索“3C贴纸”关键词,发现相关商品已迅速下架。此事引发公众热议,网友纷纷谴责商家行为,视其为公然违法,并担忧假贴纸可能导致充电宝过热起火等事故,危及航空安全和乘客生命财产。
针对事件,《法治日报》邀请律师专家库成员吴学联解读法律责任。以下是关键问答:
问:售卖3C认证标签贴纸的商家涉嫌违反哪些法律?可能面临怎样的责任和处罚?
答:3C认证标志仅限授权企业用于认证产品,严禁私自制作或买卖。商家售卖假贴纸属伪造认证标志,违反《认证认可条例》第七十条和《产品质量法》第三十八条、第五十条。处罚包括责令改正、没收违法产品和所得、处以货值金额等值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
问:消费者购买假贴纸贴在未认证产品上是否违法?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答:消费者若仅个人使用未销售,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或非法经营罪,但属冒用认证标志。被查处后可能被责令整改、没收产品或罚款。故意用于安检扰乱秩序者将面临行政处罚;若引发事故,需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情节严重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问:电商平台未及时监管商家行为需承担哪些责任?
答: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七条和第八十条,平台应核验商家资质并定期更新。若未尽义务导致违法行为,平台可被责令改正、罚款2万至50万元,情节严重需停业整顿,并按《民法典》与商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问:如使用假贴纸产品引发安全事故,商家、消费者和平台责任如何划分?
答:根据《民法典》和《产品质量法》,商家作为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主要责任,包括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严重时涉刑。平台未尽审核义务需连带赔偿。消费者若知情使用有过错,需承担相应民事赔偿或行政处罚;司法实践依据各方过错程度和因果关系具体划分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