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亘于安徽南境的黄山,远望便如山与雾凝结而成的大气结晶。雄立于天地之间,它那花岗岩的根骨,孕育了世间别具一格的奇峰与千姿百态的怪石。山石仿佛凝定了洪荒天风,凝固了太古雷霆。天都峰险立如待发之笔,莲花峰层层叠翠似待放之莲,迎客松伸展青翠的双臂欲揽天下客,散落各处、奇绝灵动的石头便如同神仙不经意遗下的坐席……那著名的“猴子观海”石,望之不似今日凡物,倒像是上古遗存的灵兽遗魄在山巅盘踞千年,守着浩浩云海在眼底聚散奔流。
当世人提起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其中松是最具韧性风骨的。那些枝干虬劲的黄山松,硬是在贫瘠的裂隙里长成了盘错的姿态,苍翠的颜色似以山灵为墨勾勒而来。清晨时分,曙光泼洒于林梢,如露般润泽每片松针;雾霭流动,缕缕银白浸透林间幽寂,在松针疏落处筛下碎金流光。玉屏楼前饱经风霜的迎客松自是精神矍铄,而山道上每一株旁逸斜出、看似桀骜不驯的孤松,皆可媲美古画中的龙蛇之姿。
至于云海,它堪称黄山飘逸变幻的灵魂。晨昏之际,云霓铺展蔓延开来,似大地轻吐出无垠的绵白之毯。群峰若隐若现,时而如浮沉海面的孤岛,时而又似腾越蓬莱的神山浮于仙界轻波之上——在刹那间便分不清是人在山中还是身在幻境。
山间清冽的温泉是抚平疲惫的自然甘霖。泉水自石穴深处涌出,温润如玉,据说含矿物丰富,最能消倦解乏。浸身泉脉,仰望峰峦峭立如画,聆听山林间的潺潺轻语,人间烦扰自然在温热的水意中隐去。
千年文化沉淀也如雾霭般弥漫了黄山的气韵。历代文人墨客行经此地无不挥毫抒怀: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更成千古传颂。慈光阁安卧于群山环抱间,古寺钟声穿透山谷幽密,敲打着多少游人平静如水的思绪?而悬崖绝壁上那些深镌的古篆和褪色的旧题,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历代行客与这片山水间发生的那些久远、不朽的精神对谈。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