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纪央媒网报道 刚一入伏,我们一行6人来到了苏鲁两省交界的微山湖。作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像块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玉,嵌在苏鲁交界的平原上。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船曾在这里扬起白帆,铁道游击队的枪声曾在芦苇荡里回荡。此刻我们站在码头边,看水汽漫过脚踝,这才真正体会到 —— 有些风景,是得让心先沉下去,才能装得下的。
一眼望去,广阔的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朵相互倒映。远处,水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湖水,哪里是天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带来丝丝凉爽,风中还夹杂着湖水特有的清新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坐上快艇来到了荷花池,这里简直是荷花的世界,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荷叶之间亭亭玉立,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红的、粉的、白的荷花相互交织,色彩斑斓,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一阵微风吹过,荷花轻轻摇曳,仿佛一群身着彩裙的仙子在翩翩起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令人陶醉其中。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的美景正是这句诗的生动写照。
湖边的渔家菜馆就建在水榭之上,木栏杆外便是随风摇曳的芦苇。刚坐下没多久,穿蓝布衫的渔家大嫂便端来一个白瓷大碗,里面盛着刚从湖里捞上来的活鱼,银鳞在灯光下闪着水光,尾鳍还在微微颤动。
“这是刚出水的鲫鱼,用湖水炖最鲜。” 大嫂笑着说完,转身进了后厨。不多时,一股浓郁的鱼香便顺着木窗缝隙飘了过来,混着湖面的水汽,勾得人食指大动。
端上桌的炖鱼,汤汁呈奶白色,鱼香扑鼻。筷子轻轻一挑,蒜瓣状的鱼肉便脱骨而出,放进嘴里抿一口,鲜嫩得几乎要在舌尖化开,湖水的清冽与鱼肉的肥美完美融合,竟尝不出半点腥味。旁边的小碟里盛着渔家自制的辣椒糊,蘸一点鱼肉入口,鲜辣在舌尖炸开,更衬得鱼味醇厚绵长。
临座的老渔民说,微山湖的鱼最讲究 “现捕现吃”。凌晨撒网,日出收船,把活蹦乱跳的鱼扔进锅里,只加姜片和湖水慢炖,炖到汤色泛白时撒把葱花,便是最好的滋味。“以前游击队在湖里打游击,渔民们就是用这样的鱼汤给他们补身子。” 老人说着,夹起一块鱼腹肉,“这鱼啊,吃的是湖里的水草,喝的是活水,自然带着一股子灵气。”
下午我们来到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当年,英勇的铁道游击队员们以微山湖为依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芦苇荡中穿梭,在铁道线上战斗,为保卫家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看着这些展品,我们仿佛看到了游击队员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身影,心中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离开纪念馆,我继续在湖面上游览。快艇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飞速前行,泛起的涟漪向四周扩散。快艇驶入在芦苇丛中。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远处,不时传来水鸟的叫声,为这片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生机。我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湖水的流淌声和芦苇的沙沙声,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夕阳西下,微山湖被染成了一片金黄。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撒满了金色的碎银。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更加柔和。此时的微山湖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我们坐在湖边,静静地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对微山湖的眷恋。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耳边响起了熟悉的旋律,大家意犹未尽,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慨。这片水域,不只是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更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太多的故事与力量,它既有自然的馈赠,又有历史的沉淀。这次游览,更让我们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它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敬畏历史,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