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指尖,“宵”费创新有活力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5394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随着元宵节临近,从品尝美味的元宵汤圆到手机AI伴游元宵灯会,各地消费市场延续了春节假期的火热景象。元宵汤圆口味新,非遗灯会玩法多,民俗文旅消费活力旺,描绘出一幅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节日画卷。

  元宵汤圆口味新

  元宵和汤圆历来是元宵节的重头戏。随着元宵节临近,元宵和汤圆的销售量不断攀升。京东超市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汤圆的销量环比增长超2倍,其中甜汤圆销量占比达七成。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口味,新造型、寓意美好的汤圆销售火爆。

3.jpg

网友“阿狸的小相机”分享的创意汤圆图。

  一些传统速冻品牌趁势推出多款创新造型和口味的汤圆。例如做成橙色柿子的汤圆寓意事事如意;黄色的元宝汤圆寓意日进斗金;贴上一朵粉色小花图案汤圆寓意“玫玫满满”,此外还有外皮晶莹剔透的水晶汤圆,以及麻将牌、锦鲤、卡通造型等各式汤圆。

  除了在造型上“卷”出天际,在馅料方面,生椰拿铁咖啡、杨枝甘露、蛋黄流沙等口味的汤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蛋仔派对”等IP联名款汤圆也是今年的新趋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今年市场上粗粮汤圆的占比有所增加,一些低糖低脂口味的汤圆成为销售亮点,受到不少顾客热捧。

  非遗灯会玩法多

  今年元宵节,将元宵灯会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成为各地的潮流新玩法。大众点评数据显示,结合AI、全息投影、3D裸眼、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的户外沉浸式灯会展成为今年元宵灯会的亮点,相关笔记攻略数同比去年增长1104%,笔记浏览量增长308.8%。

  在武汉园博园花灯会,游客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科技时代感。灯会融入赛博朋克风格元素,特别是部分灯组设置AI语音互动、手机AI伴游观灯等科技手段,游客可实现沉浸式体验、场景式漫游。

  北京温榆河公园的千灯夜展览,采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裸眼3D体验,从神话仙境到未来宇宙,让游客可通过触摸、声音等方式和灯光互动。北京同庆街以“数字街区+民俗文化”为特色,通过科技手段重塑传统庙会场景,用LED互动屏“祈福墙”“AI定制年礼”等互动型消费赋能传统年俗,打造了一条古今交融的“数字年味街”。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把AI等高科技融入传统节日,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这体现了企业捕捉市场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初具规模,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大量应用。高科技和传统文化再融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民俗文旅消费活力旺

  今年元宵节,除了逛“高科技”灯会,民俗消费热度依旧不减。在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首家老字号集合店内,琳琅满目的麻花、果仁等年货一应俱全,灯笼、汤圆等点缀出元宵节的团圆氛围。店内还有捏面人、吹糖人等非遗技艺展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一站式采购老字号年货,深度体验民俗文化和节日魅力。

  元宵节临近,一些南方小城依旧年味十足,游人如织,带动了吃喝玩乐等本地消费增长。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后一周,福建文旅预订单量显著增长。2月5日-6日期间,福建省异地用户在美团平台贡献的餐饮团购订单量同比上涨近四成。受特色年俗活动和深度旅游带动,预计今年福建等南方地区的旅游热潮将持续至元宵节后,客流高峰也将较往年延长一周左右。

  民俗文旅消费不仅丰富了元宵节过节的仪式感,也激发了商家和企业研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拓展新渠道的积极性,在培育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的同时,对拉动经济增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最高检联合多部门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典型案例 江苏太仓吸引560余家德企落户 德企聚集地是如何炼成的?
浙江民进助力衢州高质量发展 “教育+文化”助推共富新实践 张家界鹞子寨景区“闭关”十年后重新开放 将于9月27日迎客 从荒地到“致富金山”!看这里的无花果如何“甜”满振兴路 横琴粤澳合作区成立四周年,琴澳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东北新能源产业崛起,吉林黑龙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开幕 川西乡城:人与猫共生的香巴拉传说 2025年服贸会在京成功举办 达成超900项合作成果 西安机场新开两条直飞航线 国际航空网络持续扩容 鲜为人知的美食家鲁迅:文学巨匠的味蕾之旅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西安千年瑰宝焕发新生机 全国首个科普月金安区主场活动来袭 六安航天科普基地受邀助力科普 中国三小将止步田径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半决赛 郑国良督导抗旱工作及农村供水安全工作 紫湖镇召开9月份重点工作部署会
重庆拓展就业见习岗位助力青年职场过渡 长沙开展“一喷多促”防灾作业,保障晚稻稳产丰收 湘西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讨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在南宁启动 助推双边贸易深度融合 上海交大全国首设技术转移硕士,助力AI应用人才培养
非遗板板龙灯首秀澧水,张家界夜游再添文化新景 连江三千亩橄榄迎丰收,采摘可持续至小雪 吕梁山1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年供绿电1.85亿度 银川破解水资源困局:再生水循环利用每年可创增45亿元 苏州民营企业以创新破“内卷”,技术出海成趋势
云南学术年会聚焦边疆治理,专家共议社会发展路径 中韩青年海南共护海洋,2025年“SUNNY”行动启动 上海非遗精品亮相卡萨布兰卡,促进中摩文化交流 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沉浸、智能与跨界成为新趋势 香港桂冠论坛11月举办,12位邵逸夫奖得主将与青年科学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