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影后风光无限,恋爱脑让她跌落谷底,她如今过得怎样?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6038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方舒的起点高得让人咋舌。1957年,她出生在天津一个书香门第。外祖父是民国时期东北军的高级将领,父亲是文化部的局级干部,母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老师。家里还有个妹妹方卉,同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姐妹俩都是才女。这样的家庭背景,搁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天选之家”。方舒从小被精心培养,琴棋书画样样不落,7岁那年,导演水华一眼相中了她,让她出演《烈火中永生》里的“小萝卜头”。那时候的她,瘦瘦小小的,戴着瓜皮帽,眼神清澈得像一汪泉水,把角色的天真与坚韧演得活灵活现。剧组跑遍了北京的幼儿园和小学,才找到她这块璞玉。拍完戏,剧组想给片酬,可她母亲大手一挥:“不要钱,给孩子长见识就行!”最后,剧组送了个天蓝色书包,小方舒背着它,蹦蹦跳跳去上学,开心得像只小鸟。

1.jpg

      1978年,21岁的方舒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成了班里的“校花”。同学沈丹萍曾说:“方舒一笑,天气都变晴朗了。”全班23个男生,有一半暗恋她,连谢园都忍不住感慨:“为了博她一笑,男生们都愿意扮小丑。”那时候的方舒,不只是美,更是才华横溢。大二时,她搭档张铁林主演《有一个青年》,这部剧一举拿下首届飞天奖一等奖。1982年,她分配到北影厂,接连出演《年轻的朋友》《勿忘我》《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电影,片约不断。1985年,她挑战自我,在《日出》中饰演风情万种的交际花陈白露。为了这个角色,她一个不抽烟的姑娘,硬是学会了吞云吐雾,把角色的颓废与优雅拿捏得恰到好处。结果,28岁的她一举摘下第九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还提名了金鸡奖,成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星。

      方舒的初恋,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陈国星。陈国星家境普通,但为人踏实,脑子里全是电影的点子。两人从校园里一起吃饭、聊剧本开始,慢慢擦出了火花。方舒的追求者多得能排队,可她偏偏看中了这个憨厚的男生。她说:“他跟别人不一样,认真得让人觉得踏实。”毕业后,两人顶着异地恋的压力,硬是坚持了下来。1987年,他们结婚了,三年后迎来了女儿动动。婚后的方舒,本可以继续在荧屏上发光,可她选择了退居幕后,推掉了一堆剧本,只为在家当个贤妻良母。朋友劝她:“你这事业正红,退下来多可惜!”可她笑笑:“家总得有人顾着吧。

      陈国星的事业却在这时候起飞了。他从《山魂霹雳》开始,逐步崭露头角,拍了《临时爸爸》《离婚大战》等喜剧片,成了90年代初的“喜剧导演”。可事业忙碌的代价,是夫妻俩聚少离多。陈国星常年在剧组,方舒在家带娃,家里冷冷清清,像个空壳。时间一长,争吵多了起来。方舒不是没试过沟通,可每次吵完,陈国星总是敷衍了事。她开始怀疑:这婚姻,到底还剩啥?她是不是为了爱情,丢了太多?

      1993年,方舒的人生拐了个大弯。那年,她出了一场严重车祸,六根肋骨断裂,躺在病床上痛得直冒冷汗。就在这时候,一个比她小10岁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歌手屠洪刚。那时的屠洪刚,27岁,正处于事业低谷,可他风趣幽默,温柔体贴,陪在方舒身边,嘘寒问暖。方舒说:“他让我觉得自己还是被需要的。”在屠洪刚的陪伴下,她慢慢走出阴霾,也重新感受到了心动。可问题是,她还是陈国星的妻子,家里还有个女儿。

      1994年,方舒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与陈国星离婚。离婚协议刚签完,她就带着女儿,和屠洪刚领了证。这速度,快得让旁人都傻了眼。她的母亲气得要断绝关系,朋友们也劝:“你图他啥?年纪小,事业也不行!”可方舒像是着了魔,铁了心要跟屠洪刚过日子。她甚至动用人脉,帮屠洪刚的事业铺路。婚后,她又冒着高龄产妇的风险,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屠洪刚的事业果然有了起色,《精忠报国》《中国功夫》等歌曲红遍大街小巷。可好日子没过多久,裂痕就来了。

      屠洪刚不是个安分的人。成名后,他一头扎进商海,想干一番大事业,结果次次赔得底朝天。家里的事,他不管不问,方舒带着两个女儿,日子过得紧巴巴。2002年,两人婚姻走到尽头,协议离婚。离婚后,屠洪刚很快再婚,娶了个年轻妻子,而方舒却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她试着复出拍戏,可娱乐圈早已是新人辈出,她的戏份越来越少,渐渐淡出了观众视线。

      如今,方舒66岁了。网上偶尔流出的照片里,她满头白发,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人说她“晚景凄凉”,可她却从不喊苦。她把全部心血都给了两个女儿,培养她们成了才。每每提起女儿,她眼里都是骄傲的光。一次聚会上,同学问她:“后悔吗?”她笑笑:“人生不就是一出戏吗?演砸了某些场,也得继续往下走。”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最高检联合多部门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典型案例 江苏太仓吸引560余家德企落户 德企聚集地是如何炼成的?
浙江民进助力衢州高质量发展 “教育+文化”助推共富新实践 张家界鹞子寨景区“闭关”十年后重新开放 将于9月27日迎客 从荒地到“致富金山”!看这里的无花果如何“甜”满振兴路 横琴粤澳合作区成立四周年,琴澳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东北新能源产业崛起,吉林黑龙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开幕 川西乡城:人与猫共生的香巴拉传说 2025年服贸会在京成功举办 达成超900项合作成果 西安机场新开两条直飞航线 国际航空网络持续扩容 鲜为人知的美食家鲁迅:文学巨匠的味蕾之旅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西安千年瑰宝焕发新生机 全国首个科普月金安区主场活动来袭 六安航天科普基地受邀助力科普 中国三小将止步田径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半决赛 郑国良督导抗旱工作及农村供水安全工作 紫湖镇召开9月份重点工作部署会
重庆拓展就业见习岗位助力青年职场过渡 长沙开展“一喷多促”防灾作业,保障晚稻稳产丰收 湘西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讨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在南宁启动 助推双边贸易深度融合 上海交大全国首设技术转移硕士,助力AI应用人才培养
非遗板板龙灯首秀澧水,张家界夜游再添文化新景 连江三千亩橄榄迎丰收,采摘可持续至小雪 吕梁山1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年供绿电1.85亿度 银川破解水资源困局:再生水循环利用每年可创增45亿元 苏州民营企业以创新破“内卷”,技术出海成趋势
云南学术年会聚焦边疆治理,专家共议社会发展路径 中韩青年海南共护海洋,2025年“SUNNY”行动启动 上海非遗精品亮相卡萨布兰卡,促进中摩文化交流 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沉浸、智能与跨界成为新趋势 香港桂冠论坛11月举办,12位邵逸夫奖得主将与青年科学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