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强劲活力。工厂车间里,智能机器人穿梭忙碌,机械臂精准舞动,构成一幅高效的生产画卷。以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为例,四台机械臂协同作业,仅需数秒便将四扇车门稳稳安装到车架上,自动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工厂负责人魏大卫介绍,这里配备了1800多台智能机器人,实现了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的全流程数字化与自动化,并支持柔性定制,显著提升了工艺水平。
作为安徽省首个汽车制造领域的5G全链路工厂,尊界超级工厂还与华为合作,构建了与现实工厂实时联动的数字孪生系统。江淮汽车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指出,该系统每秒采集30万条数据,推动制造技术不断迭代,让生产体系持续优化、自我进化。类似地,在蔚来汽车工厂,创新成果同样引人注目。全球首创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犹如巨型“抓娃娃机”,能批量预存车身并按需抓取进入后续定制环节,车身被智能机器人快速准确抓取,精准又高效。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分享了企业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他强调,这些创新源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区域内高效的产学研用融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跃升,体现在官方数据中: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达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如今,合肥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最大、品牌最多、供应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培育了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如国轩高科和巨一科技。
这一成就与合肥持续增强产业链韧性密不可分。在合肥经开区,80多家企业构建了涵盖国际品牌、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的全生态体系,从动力电池到智能传感器,上万种零部件高效协同。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扬表示,落户合肥后,公司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既支持上游电芯企业又服务下游整车厂,切身感受到完整产业链带来的竞争优势。
在优良产业环境吸引下,众多企业纷纷投资合肥,推动开放协同的生态圈加速形成。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80个,包括奥托立夫和均胜电子等全球百强企业。未来,合肥将着眼新技术和新产品前瞻布局,加强产业合作,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据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到2027年力争形成2至3家年产50万辆整车的企业,新增10家百亿规模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00万辆,集群营收突破7000亿元。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