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批新党员正在参加入党宣誓仪式。从诞生之初仅50多人发展到如今拥有超过一亿名党员,平均每十几人中就有一名党员,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创造了世界政党组织发展的奇迹。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郝栋指出:“党的事业基础更加牢固,不断有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加入中国共产党,使我们的事业更具朝气。党员规模数量的持续扩大,清晰表明我们党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我们的事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望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在磨砺中不断成长壮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郝栋教授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在每一个时代的发展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立潮头,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铸造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树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
先锋本色:不同时代的共同选择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一亿多名党员都是哪些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答案正是“先锋”。回溯历史长河,虽然党在不同时期吸收党员的重点有所侧重,但他们始终冲锋在前,勇担先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制于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党员成分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作为先锋队,建党初期,一批像李大钊、方志敏这样的优秀分子聚集在党旗下,他们为真理、为探寻中国道路,不惜献出生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亡关头,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英雄赞歌:革命烽火中的脊梁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于1929年被派往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他率领抗日联军在吉林、辽东等地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有效牵制日军,屡建奇功。1940年2月23日,在冰天雪地中被敌重重包围、完全断粮六天的情况下,杨靖宇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5岁。日军解剖遗体后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正是杨靖宇、赵尚志、左权等无数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共产党员,以无畏的牺牲和党的正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抗日救国的核心,最终带领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郝栋教授评价道:“抗日战争关乎民族存亡,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共产党人义无反顾扛起民族复兴大旗,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也让我们的党在斗争中走向成熟和坚实。”
建设浪潮:从革命到复兴的转型
经历了革命烽火的淬炼,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人数已达440多万。党的历史角色从领导革命斗争转向领导国家建设,工作重心也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家建设急需的人才不断加入党的队伍,他们吃苦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1950年,26岁的他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归国,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将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献给铸造中国核盾牌的伟业,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他长达28年的秘密工作经历才被世人知晓。
在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征程中,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涌现出钱学森、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等一大批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优秀党员楷模。
时代新篇:脱贫攻坚与青春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此间,党员数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涵盖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青年党员比例显著上升——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占比超过80%,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是主战场”。2020年,中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中,青年党员黄文秀是优秀代表。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广西百色工作。2018年3月,她主动请缨到乐业县贫困村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百坭村实现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骤降至2.71%。2019年6月,她在深夜冒雨奔赴受灾群众途中,不幸遭遇山洪,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永恒誓言:初心指引下的生命践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百年来,党始终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发挥组织优势,确保党的事业推进到哪里,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抗震救灾、防汛抗洪、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严峻考验面前,鲜红的党旗始终在斗争最前沿和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2024年8月20日凌晨,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突降暴雨。黑山科乡小台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清学和村干部臧春英巡查水情、通知村民转移时,接到村民田百凤求救电话——她和三个孩子因河水暴涨被困车中。李清学毫不犹豫蹚过齐膝洪水施救。水位持续上涨,当他再次返回营救最后一名孩子时,一个顺激流而下的铁皮箱将体力不支的他砸入水底。当村民将他救出时,50岁的李清学已停止呼吸,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无悔誓言。
郝栋教授感慨:“每一次面对重大抉择、复杂局面和伟大斗争,总有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真金不怕火炼。这向群众、向世界昭示:中国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源于坚定的信仰、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构成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鲜明群像,更具时代的号召力与感染力。”
淬炼成钢:从弱到强的百年征程
走过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如今,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已达5778.6万名,占比超过半数,党员职业遍布各行各业。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执政根基愈加深厚。正是历经风霜洗礼和烈火淬炼,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在奉献与奋斗的浇灌中,成长为庇护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
郝栋教授总结道:“中国共产党在历经磨难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深化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日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人类文明新秩序的重要构建者。他们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为人类发展贡献着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方案。”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这个历经千锤百炼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初心如磐、信念弥坚。如今,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展望未来,决胜“十四五”、迈向新征程,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更有强大的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最终实现伟大复兴。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