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青山衔云,竹海纵横,溪清鱼现——这便是被万亩竹林环抱的浙江缙云鱼川村。盛夏漫步于此,更显清凉宜人。
鱼川村自古“以竹造纸”,活力非凡。村书记王军峰介绍,明朝末年,先辈就利用丰富竹林制造竹纸。清朝中期,村中已开办18家造纸厂。其中村民杨献明祖辈经营的“老玉水碓”等作坊曾雇佣众多工人,当年常有两百余人从事竹纸加工,先辈们不惜重金外出求学技术。
从青竹成纸,需经砍竹、削青、打浆等大小近九十道工序,是古代“高精尖”产业。经由鱼川人世代传承革新,所产“毛边纸”“黄表纸”“土纸”等,纸品柔软、墨不洇、防虫蛀,质量堪比安徽宣纸。
竹纸优质丰产后,如何“化纸为金”?鱼川先辈智慧非凡。他们秉持“拓市场,树品牌”理念:驮队陆路运纸出山,再由商船经水路北渡运河销往苏杭等著名商埠;在那里开设“继承号”等连锁商铺,生意日益兴旺。
财富积累带动了精神文明。先辈们踊跃捐资修缮孔圣庙、兴办高仰斋书院,筑桥修路……用一桩桩实事,夯实了鱼川“崇德尚贤”的文明根基。
尽管机械化发展令传统手工造纸市场式微,但其文化血脉在鱼川人心中从未断绝。2021年鱼川入选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后,村民合力将旧造纸厂改造为鱼仓古法造纸博物馆,让游客得以参观造纸场景、亲手体验古老技艺。
“我们将重启造纸文化品牌,开发文创产品,结合民宿、餐饮及研学活动,吸引更多客源,促进村民增收。”王军峰充满期待地展望未来。鱼川的竹纸文化,正以崭新姿态焕发光彩。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